朝代 春 秋 战国 (前 8 — 前 3)
总体特 征 奴隶社 会向封 建社会 转型时 期
政治 王室衰微, 诸侯 混战, 分封制宗 法制瓦解, 社会 动荡; 各国为增 强国力纷纷改 革;
经济
文化科技文学艺术
铁犁牛耕; 井田制瓦解, 土地私 百家争鸣奠定中国传统 有制逐步确立; 以精耕细作、 小 文化的基础。司南, 《石 农经济为特征的传统农业出现。 氏星表》《诗经》 。 ,楚辞
汉朝 (前 3 —1)
统一多 民族国 家的巩 固与发 展 古代社 会的繁 荣发展 时期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初期通过休养生息恢复经济; 丝 集 权 的 巩 固 和 绸之路开辟; 重农抑商, 盐铁专 加强(汉武帝) 营。青瓷。
汉初“无为而治” ,汉武 帝时期经过董仲舒的发 展, 儒家学说开始成为中 国社会正统思想。造纸 术; 《九章算术》 张仲景 ; 《伤寒杂病论》 。汉赋 三教合一, 复兴儒学。 雕 版印刷术; 火药应用于军 事。唐诗繁荣。楷书(欧 阳询、柳公权)草书(张 旭、怀素) ;吴道子《天 王送子图》 阎立本 《步辇 图》 理学和心学形成, 程朱理 学成为官方哲学。 活字印 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 海。宋词;张择端《清明 上河图》 (风俗画) 。
唐朝 (7— 10)
国家统一, 政治 安定, 三省六部 制,科举制。开 明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
以唐太宗为代表的统治者采取 轻徭薄赋等措施, 继续推行均田 制(至唐中期) ;大运河开通, 曲辕犁;筒车。瓷器开始出口, 海上丝绸之路发达。 开放的对外 政策, 广州为重要港口; 城市坊 市分离,政府设官员严格管理。 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 商品经济 显著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南宋) ;出现“交子” ,商税收 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政来源。 市民 阶层兴起。 城市新特点: 打破坊 市界限; 打破时间界限; 城郊和 乡村的草市普遍; 教育活动不再 受政府的直接监管; 出现娱乐场 所瓦肆 农业: 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传 入;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增加; 农产品商品化; 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 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产生资本主 义萌芽但发展缓慢;彩瓷 商业和城市: 农产品商品化; 白 银大量流通; 区域间长途贩运加 快;商帮出现;工商业市镇
宋朝 农耕经 ( 11 济 进 一 —13) 步发展
宋太祖加强中 央集权, 利弊突 出,王安石变 法; 各少数民族 加快封建化过 程, 民族融合加 强
明 朝 统一多 ( 14 民 族 国 —17) 家 巩 固 和封建 社会由 盛转衰
废丞相,设内 阁。 海禁和闭关 锁国政策
八股取士控制思想; 心学 发展(王阳明) ;批判继 续儒学: 异端李贽; 三大 思想家顾黄王 (早期民主 启蒙思想) 。徐光启《农 政全书》 ;李时珍《本草 纲目》
中国近代史 经济近代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卷入世界市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洋务运动(官 营)——民族工业(私营) 政治民主化: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 反帝反封建: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西方思想传入: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新文化运动 地主阶级, 学习先进科技 (器物) 资产阶级, 学习资本主义制度 学习西方文化(启蒙) 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后期传入——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 中国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