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白己的学校、考号、班级、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曰选项的答案信息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 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 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 35.5 Fe:56 Cu:64 Cr:52 Ba:137 Zn:65 Ag:108 第I卷 选择题(共 42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解释不科学的是 ( ) A.安装煤炭燃烧过程的“固硫”装置,主要是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 B. “水滴石穿”主要原因是溶有 CO2 的雨水与 CaCO3 作用生成了可溶性 Ca(HCO3)2 的缘故 C.严格地讲,“通风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防污染手段,因为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并没 有得到转化或吸收 D.“雨后彩虹”“海市蜃楼”既是一种光学现象,也与胶体的知识有关 2.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读错误的是 ( ) A.《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B.《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C.《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里的“碱”是 K2CO3 D.《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 Ca(OH)2 3.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 ①CO2、SiO2、P2O5 均为酸性氧化物 ②Ca(HCO3)2、Fe(OH)3、FeCl2 均可由化合反应制得 ③碘晶体分散到酒精中、饱和氯化铁溶液滴人沸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分别为:溶液、胶 体 ④灼热的炭与 CO2 的反应、Ba(OH)2·8H2O 与 NH4 Cl 的反应均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 热反应 ⑤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镀、电化学腐蚀、电泳 ⑥氯化铝溶液与氢氧化铝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能透过滤纸,滴加 NaOH 溶液都能先生 成沉淀后沉淀溶解 ⑦苛性钾、次氯酸、氯气按顺序分类依次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⑧碱石灰、生石灰、玻璃、漂白粉、光导纤维都是混合物 A.3 个 B.4 个 C.5 个 D.6 个 ( ) 4.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 m 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选项 A B C D ① 浓硫酸 浓盐酸 稀硫酸 浓硫酸 ② Na2SO3 KMnO4 碳酸钠 蔗糖 ③ KMnO4 溶液褪色 FeBr2 溶液变为黄色 CaCl2 溶液无明显变化 溴水褪色 实验结论 SO2 有漂白性 氧化性:Cl2 >Br2 CO2 不与 CaCl2 反应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吸水性 5.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 Cu2 (OH)2CO3(含 Fe2O3、FeCO3、Al2O3、SiO2 杂质),工业上用孔雀石 制备硫酸铜的第一步需用过量的硫酸溶解并过滤。常温下,分别取滤液并向其申加入指 定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存在的一组离子正确的是 A.加入过量氨水:Fe 、NH4 、SO4 、OH 2+ 3+ + 2- ( ) B.加入过量 NaNO3 溶液:Fe 、NO3 、Cu 、SO4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