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史知识点总结
朝代 先秦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备注 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 分封制:分配土地与人口,体现奴隶主阶级内部的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 等级关系,前期后期作用不同。 秦 皇帝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核心。 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虚职) 。 汉 表里的关系。
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皇帝直接任命,实现了中央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奠基 地方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时期。
内、外朝制度:汉武帝重用身边诗中。秘书等人担 “推恩令” :针对汉初分封制出现的恶果,而推行, 察举制:主要考察的是孝、 任要职,参与军国大事,消弱相权。 将王国越分越小,最终加强了中央集权。 处于南北大分裂时期,中央集权受到破坏。 廉。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中书、门下、尚书开始形成。 三省六部制: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 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
藩镇割据:唐中叶伴随安史之乱出现,割据基础在 科举制:打破了贵族对权 于节度使掌握有自主权、财权和强悍的武力。 力的垄断,加强中央集权。
宋朝
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行政 宋太祖将兵权收归中央,让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 科举制进一步完善,达到 权、军权和财权,从而消弱了相权。 设立通判监督,另设立转运使将财权收归中央。 了文盛武衰的地步。
元朝
用中书省取代之前的三省, 中书省长官行驶宰相职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权(危害在于元后期相权过大) 。 当时西藏属于宣政院辖地,台湾属于澎湖巡检司。
明朝
废宰相, 设内阁: 永久的解决了军权与相权的争夺, 废除行中书省,用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挥使分别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 之后设立内阁是秘书机构,职权大小由皇帝决定。 管理地方的民政、监察和军政,分散地方的权力。 到顶峰的同时,也走向了
清朝
设立军机处:军机处是传达政令的机构,非决策机 地方队中央的威胁基本消除, 但边疆依然存在各种 历史的死胡同,自此开始 构,其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动乱,如大小和卓叛乱、沙俄侵吞北方领土等等。 衰落,落后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