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 卷 第 9 1 期 21 00年 9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 un l f hf g n es y S c c) o ra i n i r t ( o . i oC e U v i S V0. lNo9 1 3 . S p2 1 e .0 0 明代浙派古琴 的艺术特点刍议 王雅 晖 ( 州师 范学院 泉 摘 音 乐与 舞 学院 ,福建 泉 州 320) 602 要 :明代 的琴 派发展 尤 为繁 盛 , 出现 了流 派纷呈 、 家争 鸣的局 面, 著 名的浙 派 、 山派 、 百 有 虞 江派 、 闽派等 众 多流 派。但 浙派在 众 多琴 学流派 中脱颖 而 出, 为明代 古琴流 派的领 军。本 文在现 存可靠 的文献 成 资料基础 上进行研 究 , 分析 了明代 浙 派古琴 思想形 态 、 曲体 结构 、 演奏 风格 等方面 的艺术特 点。 关键词 :明代 浙派 ; 思想形 态 ; 曲体结构 ; 演奏风格 中图分 类号 :6 23 J3 .1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6 3 2 9 ( 0 0 0 — 19 0 17 — 5 6 2 1 )9 0 4 — 2 明代是 古琴 流派 的 繁盛时 期 , 以地方 色彩 为 主 辞》 琴歌 ; 是 要特征的流派相继产生 , 并均有一定数量的代表作 品 , 们不仅 秉 承 了前朝 的琴派 及 其音 乐 , 派 自 它 琴 《 杏庄太音补遗》琴曲共七十二曲, , 没有琴歌; 《 文会堂琴谱》共六十八 曲, 中《 , 其 调弦人弄》 、 《 泛音人弄》 《 、五徽调弄》 《 回》 《 、颜 、凤求凰》 《 、湘妃 怨》 《 、 客窗夜话》 《 、归去来辞》 《 、前赤 壁赋》 《 、瀛 洲》《 、昭君怨》 这十一首是琴歌 ; 《 藏春坞琴谱》共六十六曲, , 除了《 客窗夜话》 、 《 思贤操》 是琴歌之外 , 其余都是琴曲。 从 以上 的归 纳可 以看 出 , 派琴 人所 编辑 的谱 浙 身也有长足进步, 为后来者的发展起到了传承的作 用 。 明代 的 主要琴 派—— 浙派 、 江派 、 山派 、 虞 绍兴 派, 都集中在南方地 区。其中浙派在明代古琴界有 着 很大 的影 响力 ,嘉靖 以后 , “ 经过徐 天 民祖 孙几 代 的努 力 , 浙派 得 以取代 江 派 , 到浙 派历 史发 展 上 达 的顶峰 , 盛极一时。 ’ 正如如明朝刘珠在《 丝桐篇》 所 说 :习闽操者百 无一二 ,习江操者 十或 三 四 , “ 习 浙 操者 十或 六七 。 浙派所 以取得 领军地 位 , ” 必然 在 艺 术上有其 独创之 处 。 浙派 的源头可追 溯到宋 代 , 北宋 是我 国历史上 最 繁荣 的 时期 之一 , 宋初 年 . 北 国家 实行 休养 生息 政策, 生产力很 快得 到恢复 和发 展 。生 产力 的提高 集 中, 以琴 曲为 主 , 琴歌 数量较少 。 所有三 百一 十一 首 琴乐 中 , 琴歌 只有十 四首 , 占总数 的 45 。由此 .% 可知, 浙派 琴人更 加喜爱 琴 曲 , 仅见 于行 动之 中 , 但 在诸 多琴论 中并 没有 明确 提 出反 对琴歌 的理论 。 只 有在 肖鸾的《 中提及“ 杏》 去文以存勾踢” 的主张, 即 只把琴作为器乐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