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第1学期)信息技术 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书共 7 章,每一章的首页有导言,叙述了本章的学习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 容。通过本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 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 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 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二、学生情况分析 现在学生家庭中拥有电脑的数量较多,平时接触电脑的机会也比较,而且,电脑 学习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时间,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信息技术是比较特殊的学科, 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较积极,比较热情,讨论和学习的气 氛比较不错。但是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局限于游戏娱乐和上网聊天方面,缺乏全面 性。对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识不感兴趣,只对娱乐功能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引导学生归纳和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通过探究活动来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及了解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含义。通过交流与合作探究活动,了解信息技术的 应用和发展情况,及其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个人学习生活方面的积极和消极方 面的影响,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活动习惯。 3、 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 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 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4、引导学生探索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 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5、 让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 依据自身的经验,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鉴别和判断。 6、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7、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8、 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 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四、教学重点 1、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2、能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 3、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4、能根据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用合适的方法获取信息,并有效保存信息。 5、掌握搜索引擎的分类查找、着急词查找方法。 6、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7、利用恰当的图表形式表达结果。
1
8、利用多媒体信息表达创意。 五、教学难点 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含义。 2、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3、能鉴别和评价信息。 4、如何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本、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 。 5、怎样选择图文混排、多媒体信息的组织等形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主题内容。 六、改进措施 1、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 2、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4、课堂中注重讲练结合,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 5、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 七、附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1 信息及其特征 2 信息的编码 3 信息技术 4 国庆放假 5 信息获取的方法 6 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 7 网上资源检索 8 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 9 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 10 字处理 11-12 表处理 13-14 期中 15 多媒体信息处理 16 算法及其实现 17 智能处理 18 复习 19 期末 20
2